首页

小熙夫妻主

时间:2025-05-30 00:55:13 作者:“人工智能+”开辟就业新空间 浏览量:37274

  又有一批新职业、新工种上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公示,拟新增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

  很多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映射出产业变革新趋势、社会发展新需要。比如,拟增加的42个新工种中,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工种,在“动画制作员”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工种。这正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迭代升级并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的体现。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是深刻的。人工智能催生了大批新职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根据行业报告数据,到2030年,我国AI人才缺口将达到400万人。层出不穷的技术应用意味着新需求、新变化,让新职业拥有无限可能。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尤其是年轻劳动者可以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发挥才能、绽放光彩。

  另外,这些新就业岗位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创造的新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服务等领域,这将促使就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同时,一些传统岗位会被取代或转型,就业面临结构性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出现人工智能的身影,一些行业及其从业者也开始享受到其带来的效率红利。面对越来越快的信息生产、传播、转化、更新过程,各行业从业者都需要积极拥抱新的时代,主动适应变化,提升就业竞争力。当下正值求职招聘高峰期,不少高校毕业生正朝着这些新职业方向努力。相信这些求职者已经在扩充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行业和岗位需求。

  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要想跟上人工智能时代的脚步,还有赖于政策支撑。近年来,我国着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增加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水平人才。高校、企业也在通过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与人才发展的良性互动。

  从社会保障层面来看,通过完善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政策、建立灵活的就业保障机制、构建协商机制平台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加强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人机协作,则可以从实践层面缓解当下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

  (中国经济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科学家追踪到灰狼在欧洲的最长旅程

“安康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马丽说着自己对“家”的理解。在新疆,基层社区是互嵌式社会结构的缩影。不同民族的居民们用实际行动,将“互嵌融居”这一理念深植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实现交往交流交融。

近30名外籍古典学专家学者参访山东博物馆

与会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并不是简单替代,通过人和人工智能的合作,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产生更好的效果,也能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的增长动力。

天津举行智慧能源高质量发展论坛 推进智慧电网新技术转型

其实,读书、励志云云,这些向上的指引,由一位学姐来说,难道真没有教化作用,真的缺乏力量吗?显然,一位年轻、容貌尚佳的女性用家乡话——具体来说是客家话来给孩子们鼓劲,这没什么不好。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遗产主标识揭彩

据了解,2021年至2023年,佳恒玩具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减免税款约54.8万元,办理出口退税约642万元。蒋莉君介绍,目前公司的常规订单排产到9月份,今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8%左右。(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马伊磊接受审查调查

加大对知识产权和原始创新的保护力度,激发企业和人才的原始创新动力。构建全国性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保护、推广和交易的信息平台,为科技成果的创造、转让和转化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供求信息,加快成果对接和转化。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税收优惠、科技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制度和措施,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充分释放高校、科研院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活力,激发科技人才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